抗美援朝中,志愿军与美军装备差距悬殊,敌人拥有先进的飞机大炮坦克,而我军既无坦克也无飞机。我军之所以能克敌制胜,除了舍生忘死的勇敢之外,还因为我军战士拥有过人的战斗智慧。而一级战斗英雄郭恩志,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运用战术的志愿军连长。
一、铁原阻击战战术:从坚决防御到机动防御
1951年6月1日,残酷地铁原阻击战打响了。在第五次战役中,志愿军先胜后败,险些被“联合国军”切割包围。经历了令人痛苦的损失,我军主力最终撤到了三八线以北,并且稳住了阵脚。
然而就在此时,“联合国军”却凭借自己机动性的优势,向我军汹汹袭来。李奇微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,以摩托化步兵、炮兵和坦克组成的先遣队为先导,在飞机的掩护下,向我军发动大举反扑。
为掩护我军的北移,彭德怀决定让63军在铁原组织防线,防守10天到15天。彭德怀严厉地说:“就算将63军拼光了也要守住。”要知道,彭德怀绝非不近人情的将领。但是当时的事态太过紧急,如果不下这个死命令,中朝联军只会面临更大的损失。63军,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,他们只能胜,不能败。
展开剩余92%铁原是拱卫志愿军后方基地的最后防线,一旦让敌人突破,对19兵团乃至于整个战局都将构成重大威胁。63军必须像一颗钉子一样,牢牢守在铁原一线。彭德怀作为一个百万统帅,必须接受战争的残酷性,这便是慈不掌兵的无奈。
63军,是一支能征惯战的老部队,曾参与过太原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北的历次战役。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,他们曾全歼英国王牌部队格罗斯特营。
但是第五次战役结束后,63军减员非常严重,全军已经不足2万人;粮食弹药更是严重不足,伤病员每天都只能喝一碗炒面汤。而他们所面临的敌人,却包括了以美国为首的10个国家的部队,总计4个师4.7万,还有1300多门火炮,400多辆坦克和大量飞机。
敌众我寡,武器装备对比更是悬殊。铁原阻击战,注定是一场惨烈的硬仗。他们的首长杨得志,不禁为63军捏了一把汗。这仗能打吗?到底该怎么打。
一开始,63军军长傅崇碧采用了老办法,以纵深梯次和少摆兵多屯兵的方法,用多个战斗小组和敌人纠缠,使敌人不能过早地接近主阵地。这样一来,既可以守住阵地,又可以尽量减少伤亡。
然而真正到了战斗中,却发现这样的战术差强人意。美军将领范弗利特崇尚火力,主张不计成本,利用炮弹和航空炸弹摧毁敌人有生力量。用钢铁换取志愿军宝贵的生命。这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来说,是很划算的。
在初期的战斗中,志愿军遭遇了难以想象的火力,付出了巨大的伤亡。但即便如此,志愿军战士仍高喊着“人在阵地在”“誓与阵地共存亡”的口号,依托临时构筑的工事,居高临下拼命阻击敌人。有的阵地被攻占了,立即组织反击。一天之内,阵地往往要易手很多次。在这场绞肉机般的战斗,一些连排被打光了,甚至连后勤、文职人员也上了战场。但即便如此,敌人依然取得了突破,部分阵地被敌人攻占,形势越来越危急。
在这紧急时刻,彭德怀给杨得志去电,他首先表扬了63军的顽强抵抗。同时也指点傅崇碧:
“要爱护战士,爱惜战士,注意保存战斗力。”
杨得志很快理解了彭总的用意,他对傅崇碧说:
“你们的任务是防御阻击,不是固守某一阵地,应允许部队有失有得,失而复得,得而复失,关键要在总体上顶住敌人。”
傅崇碧得到消息后,立即改变了战术,将坚决防守改为机动防御。与此同时,傅崇碧注重发挥战士们的主观能动性,发明了一系列的新战术,从而最大限度歼灭敌人,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。
一时间63军各部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,其中尤其以郭恩志所发明的“三朵花”战术最为突出。
二、死守高台山
郭恩志,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。他于1926年生于河北省任丘县的一个贫农家庭。年少时,他家穷困潦倒,不得不跟随母亲四处讨饭,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凌。
在郭恩志18岁那年,作为家中独生子的他毅然加入了八路军。他作战勇敢,打起仗来虎虎生风,第二年就加入了共产党。
解放战争时期,郭恩志多次立功,参加了大同、井陉、固城、庄町、太原、小宁县等20多次重大战役、战斗,多次带伤连续作战,单独完成攻坚爆破任务,曾6次获得物质奖励,8次荣立战功,并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,先后荣获"二级独立自由勋章"、"五一勋章"。
到了朝鲜战场,郭恩志被任命为63军188师563团8连的连长。在铁原战役中,郭恩志带领所部连队,冒雨进入阵地,负责防守高台山。高台山主峰是
255.1高地,主峰向左延伸的山梁是200高地,向右延伸的是无名高地。远远望去,255.1高地就像一只卧虎。东侧主峰似虎头,由主峰向东、向南伸出的两条山岭似两只虎爪,紧紧抓住山下的公路和铁路。
而这里,是美国王牌部队——骑兵第一师的必经之所。郭恩志非常明白,这场战斗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。首先,敌人武装到牙齿,坦克、飞机、大炮齐备,而我军最强大的武器只是几门六零炮;其次,敌人数量众多,而8连说是一个连,实际只剩下40人。
要顶住敌人的飞机大炮,防御工事自然不能少。于是郭恩志要求每个战士都必须修“一洞三位”,即防空洞、防空炮位、坚守位和机动战斗位置。既要坚守,同时也要留下反击的余地。
郭恩志观察了一下地形,发现200高地坡度较为平缓,从上到下长着很多白鹤松以及宽叶树;而南侧的无名高地,则坡陡崖多,易守难攻。针对这个敌人,郭恩志让大家畅所欲言。
1排排长表示,要是他是敌人指挥官,必然先攻200高地,该地地势平缓,树木众多,易攻难守。最终,郭恩志采纳了1排长的意见,于是将战斗力最强的2排放置在200高地,1排防守无名高地,3排作为预备队,随时支援防守两个排的战友们。
布置妥当后,美国骑兵第一师便汹汹而来。像之前一样,美军在进攻前,先将8连的阵地狂轰滥炸的一通。在凝固汽油弹和重磅炮弹的轰击下,8连的阵地很快就化为焦土。然而郭恩志指挥得当,提前预备的防御工事也起到了作用,因此伤亡很少。
炮火准备结束后,美军即以2个连的兵力,黑压压地向200高地扑来。他们满以为,经历了如此狂烈的炮火,阵地上应该没有活人了。谁知敌人推进到30米的位置时,2排的战士们突然钻出掩体,轻重武器一起开火。美国佬猝不及防,瞬间被撂倒60多人。
经过短暂的惊慌失措,狂怒的敌人发动了更猛烈的炮击。先是数架飞机轮番轰炸,接着是密集的炮火轰击,整整炸了一个钟头。8连的阵地很快就化为一片火海。原本已经成为焦土的200高地,似乎又被犁了一遍。
不过郭恩志早就料到了美军的套路,他和战士们躲进了隐蔽部,美滋滋地抽了几根烟。炮火一停息,郭恩志便走出隐蔽部,爬上一处断崖,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敌情。结果郭恩志发现,敌人已经转变了目标,将矛头指向了1排防守的无名高地。许多美国鬼子正猫着腰,利用山的阴影以及烟雾弹,向无名高地靠近。于是郭恩志当机立断,立即招呼六零炮手和重机枪手直奔1排的阵地。
到了无名高地,郭恩志立即组织人员开了一个小会。会上,郭恩志将他构思已久的新战术——“三朵花”战术和盘托出。而这个精妙的战术,成为8连守住高台山的关键。
三、三朵花战术
所谓“三朵花”战术,是一个有顺序、有步骤的战术,分为“梅花”“一串红”以及“荷花”。
所谓“梅花”战术,就是当连长发出第一声枪响后,六零炮就向敌人队形前后左右各打一枚炮弹,形成一个梅花形。这样做,是为了将分散的敌人聚拢。
所谓“一串红”战术,就是当连长发出第二声枪响后,重机枪向聚集的敌人猛烈扫射,给敌人送上“一串红”。
所谓“荷花”战术,就是让反击小组从阵地两翼迅速出击,形成“荷花”,用手榴弹和刺刀歼灭敌人。
此战术是结合郭恩志多年作战经验所制,从前从未实践过。事实上,郭恩志心里也没有底。但是到了战场上,郭恩志的战术却取得了奇效。
大家按照连长布置,各自进入阵地,做好了战斗准备。而美军为了避免被我军集中火力打击,将部队布置成散兵缓慢推进。
当敌人距离我军迫击炮阵地60米左右时,迫击炮班的炮手急忙拿起炮弹放在炮筒口。就在这时,郭恩志举起手枪向天空开了一枪。
说是迟,那时快,
宋乃成等炮手的六零炮立即发射,4颗炮弹准确地在敌军四周炸响,恰好形成了一个梅花形。我军炮手射击之准确,由此可见一斑。
剩下敌人见势不妙,赶紧向中间靠拢,而这正中郭恩志下怀。他立即开了第二枪,然后机枪手王森茂马上用重机枪向敌人扫射。
猛烈的子弹在敌群中穿过,形成了一道血渠,竟扫出个“胡同”。150发子弹,瞬间打死了数十个美军。敌人的哀嚎声响彻山谷。
见此机会,郭恩志立马开了第三枪,副连长
滕俊英带领两个反冲锋小组扑向敌人,一边投掷手榴弹,一边向敌人开枪。近身后,我军战士发挥刺刀见红的优势,杀得敌人抱头鼠窜。
然而此时,我军两个冲锋小组已经堵住了敌人的退路,美国鬼子逃无可逃,最终被全部歼灭。正如一朵大荷花,将敌人“包”起来。《孙子兵法》有云:“以正合,以奇胜”。古人诚不欺我。
值得一提的是,郭恩志非常注重细节。在冲锋前,先让战士们甩动衣服,再冲出战壕,这也是他们减少伤亡的一个作战经验。
激战了一天,郭恩志和他的战士们运用“三朵花”战术,消灭了许多敌人。我军的确没有坦克、飞机和大炮,但是郭恩志却利用一切条件,创造出最适当的战术,发挥我军近战以及射击准确的优势,最终一举全歼该敌。
四、“敌人的尸体覆盖了整个阵地”
无名高地的敌人被全歼后,恼羞成怒的敌人再次以猛烈的炮火,向我军袭来。这种无能狂怒,自然被郭恩志所料到。战士们躲进防空洞,好好地休息了一番。
天近黄昏,敌人的大炮哑火了。晚上,就是咱们志愿军的天下了。因此,敌人决定暂时休整一下。郭恩志趁此机会,赶紧命令部队打扫战场,修筑工事。他告诉大家,打扫战场时,除了拿子弹,别忘了把敌人领章撕下来保存,这是把他们交给阎王爷的凭证。
仅仅第一天,8连官兵就撕掉了200多个领章。而这也意味着,敌人在当天损失了200多人。
到了晚上,郭恩志和他的战士们也没有放松警惕。3排长
刘明甫急匆匆走进掩蔽部,向郭恩志报告:
“连长,敌人在山脚下修筑工事。”
郭恩志笑道:“敌人想困住我们啊!现在就端掉他!”说着,郭恩志和炮手宋乃成到了山顶,很快就发现了正在热火朝天修筑工事的美国兵。
郭恩志指了指敌人:“干掉他们!”话音刚落,炮弹出膛,10多个美国鬼子被炸上了西天。
最高明的防御,绝非僵硬的死守。事实上,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。入夜后,郭恩志安排3排长带领3名战士奔袭敌人阵地。一阵手榴弹过去后,刚才还舒舒服服躺在睡袋里的敌人惊慌失措,四散奔逃。等敌人明白过来时,我们的战士早就将缴获的一大堆武器连背带扛地带回阵地了。
6日早晨,敌人以一个连的兵力发动进攻,郭恩志灵活用兵,将3排分别加强到1、2排的阵地上,将敌人进攻所击退。
敌人见强攻不成,于是决定用智取。负责侦查的三排长向郭恩志报告:
“我刚才听到山下的敌人用中国话说:“攻不上来就不攻了,让炮火把山头炸平吧!””
美军绞尽脑汁想出的“奇谋”一下子把郭恩志给逗乐了。“敌人既然要用炮轰,为什么还要用中国话告诉我们?直接打不就完了吗?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。”很显然,美军是在设置圈套。
随后郭恩志分析:
“我们研究敌人,敌人也会研究我们。他们已经掌握了我们的防跑规律,因此想骗咱们进洞,然后偷袭我们!兵不厌诈,我们就将计就计,给他们来个反其道而行。”
随后,郭恩志命令全连战士:“各排注意,注意警戒,不要进防空洞,马上做好迎敌准备。”
果然在不久后,敌人在没有进行炮火准备的情况下,派遣一个营的兵力向前摸来。和之前的战术一样,我军战士将敌人放到60米的位置,然后再次祭出“三朵花”战术。迫击炮“聚敌”,重机枪“扫敌”,刺刀、手榴弹歼灭残敌。虽然我军不过40人,却好似4000人,打得敌人狼奔豚突,溃不成军。
恼羞成怒的敌人再也想不出什么好招了,既然炮击不成、“智取”不成,那就人海战术吧!就像美军一贯污蔑我军的那样。
随后,美军成排成连地向8连阵地扑来,从山脚到山腰,从树丛到空地上防御正面,到处都是敌人。郭恩志见情况紧急,端着冲锋枪,辗转于各个阵地,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。连长身先士卒,战士们士气大振,个个奋勇争先,子弹打光了,就地用刺刀捅。石头砸,顽强地守卫着阵地。
在1排阵地,王森茂将机枪管的子弹打得通红,水冷机几乎失去了作用,枪口下至少送了50多个敌人见了上帝。于是敌人赶紧呼叫炮兵支援,十几发炮弹下来,王森茂被埋在了土里。王森茂挣扎着从土里钻出,然后呐喊着向敌人继续扫射,很快又打翻了十多个敌人。
战斗是如此激烈,子弹呼呼地呼啸、弹片肆意乱飞,硝烟遮天蔽日,敌人尸体堆积如山。到了最后,我军的子弹已经打光了,全连仅剩13发子弹和1枚反坦克手雷。更可怕的是,8连早就和团部失去了联系。
傅崇碧听闻此事后,曾命令团长一定要将八连接回来,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接回来。随后
团长马兆民、政委刘炎田想办法让3营教导员刘国欣组织40多人前去接应,但由于敌人的阻击,都没有成功。
弹尽援绝,郭恩志意识到,自己和8连的战士们可能要牺牲了。在这危急时刻,郭恩志对战士们说:“我们是革命军人,决不能贪生怕死做俘虏!”随后,8连的战士们掩埋好烈士的遗体,然后高唱战歌,从敌人较为薄弱的西面跳崖。为此,郭恩志和三排长
刘明甫打了头阵。
非常幸运的是,山崖并不高,大伙儿们都安全回到了营指挥所——400高地。全连战士补充了粮食弹药后,又趁着夜色回到了阵地。6天6夜,敌人始终没法前进一步。8连以牺牲16人的代价,消灭了800个敌人。
铁原阻击战接近尾声时,8连剩余的战士在9连的接应下突围。令9连战士惊讶的是,敌人的尸体是如此之多,甚至连插脚的地方也没有。
战后,8连被授予“保卫开城钢铁连”的称号,郭恩志荣立特等功,被授予“一级战斗英雄”的称号,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,三次受到金日成接见。
10月16日晚,中国人寿发布业绩预增公告,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011.35亿元到1087.67亿元,同比增长约165%到185%。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为,今年三季度股票市场显著回暖,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。
1953年,郭恩志作为“志愿军英模团”的一员,荣幸地参加了国庆典礼,4次受到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。1980年6月,郭恩志以63集团军188师副师长之职离休。1984年,郭恩志重回朝鲜,接受了金日成的敬酒。
值得一提的是,郭恩志后来还接受了魏巍的采访,成为塑造长篇小说《东方》主人公郭祥的鲜活素材,成为这名主角的原型之一。
郭恩志曾18次受伤,身上弹痕累累,但是他从不以功臣自居,生活上简单、低调。他对子女们说:
“我很多战友都在战争中牺牲了,我和他们比起来,算是幸运的,党和政府已经给予我很多,完全没有必要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。”
1991年,郭恩志去世,享年65岁。
《司马法》有云:“凡胜,三军一人者,胜。”郭恩志和8连的战士们,用他们的智慧和生命阐释了何为“三军一人”。
“三朵花”战术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其实很难,容错率极低,哪一个环节出了错,都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。然而8连的战士们荣辱与共、密切配合,战术执行严丝合缝,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,将“三朵花”战术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郭恩志和8连的战斗,只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以弱胜强、以劣胜优战例中的一个。正是因为战士们战斗智慧的百花齐放,才让63军以巨大的代价,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,拯救了中朝联军数十万部队。
志愿军的付出和牺牲不朽民间配资,他们的智慧同样不朽。
发布于:天津市